无论谁写下这篇博客, 思考最久的问题, 肯定都是自身吧. 我觉得只有此时此刻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时, 真诚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即便所有的回答都不过像是回声一样, 在封闭的山谷里反复激荡,

振荡的疫情

如果要给20年定一个主线, 那无疑是疫情. 起初了解到武汉疫情的消息时, 谁能想到这场疫情会席卷全球并且持续这么长的时间. 20年过完春节我匆匆去往机场直飞北京, 当时跟出租车上的司机聊了起来. 他也知道武汉的疫情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 他是武汉人, 但是没拗过家里老人把自己的儿子送回了武汉, 这一送进去就没有办法出来了, 还要冒着疫情的风险, 话语中无不是担忧. 后来我妈也跟我说到, 我当时要是晚走上一天, 小区也要封锁我也没法顺利回京. 疫情既已发生无可挽回, 我仿佛穿越时间回到了03年的非典现场, 恍若隔世犹如曾经柴静《看见》里描述的那样胆破心惊.

大概年中的时候, 一位高中同学邀请我一起做一个有关疫情传播模型的研究, 我觉得正好是新冠肆虐的时期做起来还蛮有意思的. 疫情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但从查阅的资料来看, 医学和计算的结合并没有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甚至于说其实是有很多研究都还在早期阶段有着大量的工作极需完善, 不过确实也有可能是由于数据的匮乏, 想深入研究并非易事吧.

开始尝试理财

中国的通货膨胀应该是相当严重吧, 所以一直都是有钱花钱的态度. 我比较认可那一套”用金钱换时间”的说法, 但想想可悲的却是人们必须通过工作”拿时间换金钱”, 今年的一个成长就是开始了解理财. 我对理财的期待并非财生财利滚利, 能够跑赢通货膨胀就实属大幸. 由于疫情的影响, 资金大量流入股市, 所以这一整年来看, 只要克制自己没有追涨杀跌的话, 收益情况基本不会太差. 医疗相关的股票和基金当然是水涨船高了, 但我并没有购入, 并非是不认可医疗的机遇, 我只是单纯不相信这个国家除开消费以外的投资能长期稳定地盈利. 不过说来可笑, 什么科技半导体A股, 始终比不上人情社会饭桌上的白酒. 不过我也并没有投入多少资金到白酒上, 而是将大部分的资金都买入另一个长期稳定的混合型基金以及纳斯达克指数, 跑赢通胀就已然足够了, 投机市场我不期望有什么大富大贵, 能不被宰就已经是相当幸运了. 来年计划去银行开户, 降一下基金管理的费率, 再读几本理财相关的书目, 写一个简单的工具来管理自己的定投方案.

阅读的乐趣

今年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大目标就是阅读, 每一本书里都有着一个简缩的社会, 能从这个社会里读到什么全凭自己的理解. 我时常会思考很多观点是自己探求的还是别人灌输给我的, 我觉得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之前, 学到的一切结论都有可能是别人为某个目的灌输给我, 所以我更倾向的是自己去摸索和发现. 不过我阅读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 就是我虽然没有喜欢的女生, 但我知道我喜欢的女生她一定会喜欢阅读. 所以就还是先从自己做起, 说不定能慢慢吸引到喜欢阅读的女生. 不过从结果来看这并没有什么作用, 我也不喜欢混什么圈子, 但如果再想想的话, 我觉得没有才是最好的结果.

少了那一步

当我周末无所事事的时候, 我就会想如果我真的没有了工作, 在我的设想里我并不会变得多快乐. 工作就像是一个强制把我拉出懒散的的念想, 借助这个念头我才能去更专注地完成工作之外我想完成我所热爱的事物. 当我意识到工作并不能让我得到成长的时候, 我就可以将工作和自学分的很开. 我想说个人的爱好喜乐, 都是活着的意义, 对技术的追求对安全的热爱,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快感来自于掌握某项技术或应用于某种棘手的问题.

但从这一年的结果来看, 我并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并没有轻视任何一项工作的意思, 因为我知道尽管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工作, 也需要花费足够的脑筋去完成优化. 我在工作里做了不少有趣的尝试, 大多是借助数据科学来解决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限于知识水平, 我并没能把工作再往前推进一步, 我对问题的看法只有最初的一瞬, 一瞬间脑海里出现一个我完全没尝试过的方案, 但我深信这是可行的, 我所做的是将脑海里的雏形慢慢实现出来, 但实现完后我的脑海就是一片空白, 就像是踏入了初学的大门, 却发现门后面什么也没有, 没有人告诉我该如何找到通往进阶的路, 我正处于这个摸索的时候.

漫漫的学习路

今年四月的时候也就是母校生日的那段时间, 我也如现在这样思考着, 我非常痛恨自己的处境. 我觉得自己带有着母校历史的光辉, 我希望自己并不止步于一个泯然大众的普通人, 而是尽力想在世界留下自己的足印. 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365天的挑战, 并迫切地希望能改变自己去追求新的处境. 但事实证明, 我的毅力只有预想里的一半, 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原因, 但诚然在结果面前一切都不过是借口, 不一样的是我到现在也还没有放弃, 我还坚持在改变着.

不过我也真的是受益良多, 这一年来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如果说学习给我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我一定会说是视野.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我没有任何独立的想法, 我对安全的认知仅限在我知道有哪些技术, 但如今我会知道有哪些地方可以思考. 视野放宽就会知道哪些地方存在隐患, 知道怎么去切入问题, 我将其总结为我这年来最大的学习收获.

研究和信心

这一年来, 多亏了上交研究组GoSSIP的长期无私分享, 让我也对论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算算自己业余时间也看了不少论文, 结果尚可吧. 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考研而是直接工作, 是因为一种错觉认为研究生其实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那些知识完全能靠自学消化吸收, 所以我一直是将我的前三年工作定位为我的”另类”研究生经历. 但阅读的论文多, 不明觉理囫囵吞枣就会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 当时也有请教GoSSIP里的群友, 李卷儒老师的话就像点破了我一样, 跟我说论文其实并非读一遍, 而是需要往复三五遍吸收的, 突然觉得从此阅读论文的角度和心态就也不一样了. 而且我还蛮感谢牙满小姐姐的认可, 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希望我能来GoSSIP继续读研, 虽然我现在并不能立马去准备考研, 但这种认可让我在之后一直充满了信心, 让我知道尽管自己并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研究员, 但我依然拥有着这样的可能.

耀眼的偶像

段老师是我的偶像, 在很早前我就梦想着能有机会见到段老师, 而在工作前离段老师最近的距离, 也仅仅是某次会议在台下远远地瞻仰着段老师, 听段老师分享最前沿的学术研究. 段老师对外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很严谨地讨论和思考, 但近距离接触后发现其实段老师非常亲近没什么架子, 而且有着许多的可爱之处. 当偶像就在身边的时候, 感觉自己变成了婴孩, 做的一切扭捏的动作都不过是想吸引偶像的注意. 只是惜于自己的水平和不满足, 时常会幻想着在平行世界有另一个自己是发表了多篇顶会论文的博士, 那样才够得上跟段老师热烈地讨论学术细节.

如果说今年受段老师感染最多的, 那就是对跑步的爱好和坚持了. 说来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也是一个长期坚持跑步锻炼的人, 只是当时我并没有某种决心. 如果自己在朝着某个方向努力的话, 那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我能认清自己的资质平庸, 最起码让我还有勇气去坚持和改变.

身边还有着许多的榜样, 我都会非常羡慕他们, 但我也很清楚他们背后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巨大努力. 我时常告诫自己, 周围人获取了怎样的成就这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警告自己不要陷入某种错觉, 拿别人的成就来作为自己吹嘘的材料. 如果要我总结从周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那我觉得应该是看见自己的不足. 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挖洞技术有着极大的欠缺, 而这也就是下一阶段我想着力的部分.

未来的期待

当我深入做一件事的时候, 我得到的经验就是任何一件事要想尽心尽力地完成都不简单, 去年我的期望仅仅是脑海中的几个零散的想法, 多多读书, 坚持学习, 但我自认为还算完成的不错, 如果是今年, 我可能会重点关注以下这些:

  • 保持对前沿论文的跟踪, 阅读和分享.
  • 保持长期的学习, 尽可能地记录下来.
  • 保持每周两到三次频率的锻炼.
  • 尽可能多的编写工具去减少繁冗的工作.
  • 将重心转移到漏洞的分析和挖掘上.

我并没有定下具体的指标, 这有点违背SMART原则, 但平心而论, 无论如何当我定下某个计划的时候, 我所关心的并非是能不能完成计划本身, 而是制定计划时的勇气和决心. 如果说人生如一叶扁舟, 我不关心去向何处, 只留意我走了多远.

谢谢20年受到的直接的间接的一切关心和帮助, 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怎么想都比已成事实的昨天要有趣的多.